虎门销烟真的只是为了销烟吗?

发布于 2023-05-14  124 次阅读


问题

在初等教育中我们看到了虎门销烟中林则徐光辉的一面,我们被教育要继承他的精神,然而一向对鸦片贸易并未严格禁止的清政府为什么开始支持禁止鸦片走私了呢?林则徐是为了什么而销烟,清政府又是为什么销烟,在虎门销烟的时候为什么驻华大使义律顺从上缴了所有鸦片?虎门销烟真的是为了销烟吗?这里我以以下角度试图解释这些问题。

  1. 林则徐虎门销烟动机
  2. 清朝决定销烟的原因
  3. 英国借虎门销烟设置的圈套

林则徐虎门销烟动机

生平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7月22日),福建晋江人,清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具有近代中国的进思想家、民族主义者的称号。以下是林则徐的生平整理:

1.早年生活:林则徐生于一个富有文化氛围的家庭,家中祖辈都曾在朝廷任职。林则徐年少时聪明好学,曾经考取过乡试的资格[1]。
2.政治生涯:林则徐进入仕途后,历任福建榷场同知、江苏巡抚等职务。他推动官员“入情于民”,积极推动知识改变运,提出了自强思想[1]。
3.思想贡献:林则徐致力于翻译和刊印西方图书,提高了中国民众对西方科学文化的了解,倡导“文化自强”,要求民间积极收集海外资讯以及学习西方知识[1]。
4.外交工作:林则徐代表清朝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促使中国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他还是第一个向外国驻华大使拜年的中国高官[1][2]。
5.晚年生活:林则徐因病去世,享年65岁。晚年他仍然坚持不懈地推行自强思想,提出“割发代首”等改革措施,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启示和政治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资料来源:

  1. 范骁骏、刘露、王琪琪:《林则徐传》(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
  2. 沈龙:《百年师承,传九省音乐教育家韶华》(厦门:集英社,2012)。

注释:[1]引自《林则徐传》;[2]引自《百年师承,传九省音乐教育家韶华》。

林则徐家乡在福建,属于沿海地区,因此是压迫泛滥的主要受害地区之一,林则徐在正式踏入仕途之前就对鸦片的危害有着深刻认知。在鸦片走私前期由于进行鸦片贸易有利可图,许多官员并未干涉鸦片走私,而正是前期的放任,鸦片走私交易额增大到涉及了许多人的民生,积重难返,鸦片走私成为很多沿海居民赖以谋生的手段,甚至福建广州的兵船在明面上排查鸦片走私其实是在为鸦片走私包庇获利,于是鸦片走私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明禁暗放的状态。

从家乡受鸦片毒害到林则徐为官辗转各地看到鸦片对人民以及清朝自身的侵害,林则徐成为了清朝严禁派的忠实行者。他多次陈列鸦片走私的弊端,并且大力支持黄爵滋“重治吸食”的主张。在1839年3月18日上呈的《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中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外夷将鸦片引入国内的一切技俩早皆悉其详 。鸦片在清朝泛滥多年,甚至朝廷官吏与之也有很深的纠葛,直到1838年11月9日,道光皇帝收到林则徐的密片并为之打动才下定决心严禁鸦片。

林则徐支持禁止鸦片和他对鸦片给百姓及国家带来的危害认知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林则徐销烟是出于对民族利益的维护。

清朝决定销烟的原因

古代中国统治者阶级利益和人民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此外那个时候的中华民族普遍接受天圆地方,有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认知,所以清朝统治者并不认为会有什么民族矛盾,也将西方贸易者视为夷人,整个清朝在世界局势变动之下并没有足够的危机感,也没有团结人民的动机,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最终上升为阶级矛盾,统治者想要的是人民安分不造反以及自身的利益。

因此即使认识到鸦片有害清朝多是为防止官员军队鸦片流行而明面禁烟,至于百姓是否遭到毒害在统治阶级看来并不重要,而鸦片走私带来的利润是其他商品无法带来的。因此鸦片走私在没有触及统治阶级核心利益的情况下在清朝事实上属于人尽皆知的秘密。

在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道光中叶,在中国境内所开展的一场轰轰烈烈的严禁鸦片运动,其真正的发动者,是道光帝本人。清代档案证明,道光帝历来是主张禁烟的。在林则徐的奏折之前,道光帝已发动了全国性的禁烟运动,各地实际上已开始进行禁烟。/有关禁烟运动的几点新认识—…载看鸦片战争期间的禁烟运动_郦永庆/

但是道光登基之后鸦片走私以及形成了庞大的利益网,利益又牵扯到政治平衡问题,于是在道光禁烟前期一直采取退让保守的方法。

这一切直到贸易逆差的转变,在此之前中国出口茶叶与丝织品使得白银外流,而日益泛滥的鸦片走私不断缩小了西方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且实现了反超。这使得清朝的统治阶级警觉,由南到北的银荒出现,各处航运交易额下降,最终户部收税减少,以1838年英国在广州的贸易情况为例,英国输入清朝商品11214432银元(西班牙),而清朝输出22004700银元,从这来看原本英国将逆差10790268银元,然而在这一年英国向清朝输入13344030银元鸦片,导致清政府出现了高达25537612银元的逆差,折合清朝的单位是186万两银子。/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_吴义雄/并且鸦片走私量在不可控地逐年增长中。在如此有动摇国本的情况出现后,统治阶级内部就不再有很深的分歧,从1835年开始道光皇帝重新强调禁烟令,并组织官员大力查禁鸦片走私。

总的来说鸦片走私在前期并未触及统治阶级的核心利益并且日益扎根的鸦片贸易牵扯到政治平衡,即使道光即位有心禁止鸦片走私也无力为之,直到后期鸦片走私带来的贸易逆差触动国本,清政府才真正开始统一禁止鸦片。

英国借虎门销烟设置的圈套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赴广东了解情况后几次传讯英商交烟未果下令连坐广州十三行的行商,逼迫他们想办法让外商交出所有鸦片,之后还带兵封锁了广州十三行并且下令清朝与西洋断绝贸易,并将所有外国商人无论是否参与鸦片贸易都施行软禁断水断粮。这个时候英国驻华务总监查理义律表示自己代表英国政府根据进价购买全部鸦片并且全部上缴。义律答应将英国鸦片贩子手中的鸦片呈缴中国当局大鸦片贩子马地臣在同年5月1日写给查顿的信里说是义律蓄意设计的一个圈套。他说这样一来“中国人已经陷入使他们自己直接对英王负的圈套之中”。后来这一观点被一些史学家所接受。如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书中就认为:“交出鸦片与其说是被迫的毋宁说是蓄意的。”“义律上校之所以决定交出鸦片无疑是因为它是有利于外商利益的一个步骤。”/林则徐禁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萧致治/

缴烟的结果,一是帮助鸦片贩子处理了相当印度全国年鸦片产量一半的货物。二是由于两万多箱鸦片的销毁,使剩下的鸦片可以卖出高价,最重要的是将鸦片商人与清政府的矛盾转移到了英国政府与清政府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鸦片战争并非一次突发事件,而是经过长期策划、蓄谋已久的战争。英国作为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随着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扩展市场,以求解决产品的销路。而对华的鸦片贸易承当其商品出口的大部分,所以英国政府需要维护好鸦片贸易。正因大利所在‚所以利令智昏,就不顾一切要为维护鸦片贸易而不惜发动战争了。

鸦片战争前,英国是当时唯一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先是指望通过外交手段达到目的。为此1787、1793、1816年曾经三次派遣使团来华提出许多侵略要求但都未达目的。自后他们意识到依靠外交手段难于打开中国大门。于是一方面大造战争舆论同时着手战争准备。所以说林则徐禁烟义律设置圈套事实上也是英国准备的对中国侵略的实现的契机。

虎门销烟真的是为了销烟吗?

在历史的初步教育中我们只看到林则徐虎门销烟那光辉的一幕,然而虎门销烟之后带来的鸦片战争不但让林则徐被追责还让清朝真正开始走向灭亡。

对林则徐个人来说,禁烟是他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为官的义务与职责,所以他义无反顾不畏艰难险阻;对清政府来说,鸦片贸易如果没有触及统治阶级的核心利益似乎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禁忌,甚至从中获取利益,直到鸦片走私规模大到触及了统治阶级核心利益以及有动摇国本的趋势,统治阶级才从利益与政治纠纷中醒悟正视问题;而对英国来说鸦片贸易是绝好的消除甚至反转贸易逆差的途径,所以它会尽一切可能去维护鸦片贸易,即使是发动战争。

让我们再看这个问题:虎门销烟真的是为了销烟吗?也许对林则徐来说虎门销烟就是单纯的禁烟,但是他并未认识到自己实际上也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棋子,此外他也没有看见义律给他下的圈套,也不可能预料到他销毁那些上缴的鸦片的同时也点燃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线。